一、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一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法,选在一年里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以达到补益阳气、祛除阴寒的目的。
二、三伏贴的渊源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方书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的记载;
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中亦提到“天灸”;也就是药物发泡灸;
明清时期,清初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详细记载了采用白芥子散贴敷背部腧穴防治肺系疾患的方法,书中记载:“哮证多属寒包热邪。所以遇寒即发……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等药,姜汁调涂肺俞等穴。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也是三伏贴防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源流。
三、三伏贴为何可以养阳?
古人对阳气特别重视:《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有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顾松园医镜》有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天无此日,则六合尽冰壶,乾坤皆地狱矣。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故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四肢之运用者阳气也,失阳则死,可见死生之本,全在阳气。”三伏贴虽小,却充当着天阳与人阳互通的桥梁,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多发病的目的。良医治病当顺时令,上医治病更是防患于未然,利用小小一张三伏贴便能达到如此功效,这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
四、为什么要选在农历三伏?
农历夏至人体内阳气最旺盛,气血趋于体表,腠理疏松,汗孔多开。若体内阳气不足或有阴寒内伏,此时就是引入天阳与消除体内虚寒阴翳的最好时机。背部有“阳脉之海”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走行,是接受和储存天阳的重要部位,其上的穴位如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大椎等就是最佳引入点,可将阳气通过经络走行灌注周身。
五、三伏贴主要治疗呼吸系统哪些疾病?
三伏贴可以益气扶阳、祛阴除寒,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最早应用,主要用于:
1.常见气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顽固性咳嗽及其他感寒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等。
2.治未病:亚健康状态、长期怕冷、怕风,对冷空气过敏的咳嗽,平素体虚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免疫力低下者、及表现为体倦、乏力等慢性疲劳综合征。
六、三伏贴注意事项:
1.每次贴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4-6个小时,儿童2-4小时为宜,中间出现剧烈疼痛随时取掉药贴;
2.贴后如有麻、热、痒感,或出现水泡,属正常现象,若有痒痛或痛甚者,提前揭掉贴膏即可。若水泡溃破可自行涂安尔碘,结痂后自然去痂,注意预防感染。局部反应严重者到医院处理。
3.贴后三天应戒食牛肉、鹅肉、鸭肉、花生及其它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肥甘味厚食物,禁食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贴后8小时内不能洗澡。
5.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贴敷。
七、哪些人不能贴三伏贴?
1.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痰、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
2.中医辩证属阴虚、湿热体质、内热重,有经常口苦、烦躁易怒、便秘干结、胃中灼热、痤疮等症状的;
3.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其他严重皮肤病的患者、过敏性体质者
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5.妊娠期妇女。
八、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最后请记住今年的三伏贴日期:
今年2025:第一贴(初伏加强):7月10日
第二贴(初伏):7月20日
第三贴(中伏):7月30日
第四帖(末伏):8月9日
第五贴(伏后加强):8月19日
我院呼吸内科三伏贴惠民活动:
1.参与呼吸内科“冬病夏治三伏贴”患者,免挂号费和诊查费;
2.完成全过程5次贴敷治疗可直接减免一次贴敷费用;
3.参加呼吸内科病房贴敷的患者可免费耳穴压豆一次或中药泡脚包一包!
活动地点:
呼吸内科门诊、呼吸内科病房;
7月10日首次贴敷在门诊大厅进行!
联系方式:0371-65608381、0371-6560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