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传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23年12月1日至7日是国家宪法宣传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使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二、宪法主要内容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三、宪法的作用
●对于国家: 宪法是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国家根本法,在根本上和宏观上确定着控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一切国家权力均来源于宪法并受制于宪法,“宪法至上”应成为法治之路的灵魂,如果没有宪法至上,也就无所谓宪政,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法治。
●对于法律: 我国已建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切法律都不得违背宪法精神,一切法律均源于宪法。
●对于社会: 法治需要司法机关依法裁决、公正裁决,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举报。只有公众提升了宪法敬畏感,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才能推动公权力在宪法和规则的框架内活动,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四、宪法日设立的意义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通讯员: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