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挽救急性心梗患者生命
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首日,当人们沉浸在假期的欢乐氛围中时,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该案例中,通过"远程心电诊断平台"与"胸痛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我院成功为一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事情发生在5月1日上午,52岁的男性患者来到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领办的西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称在晨跑后突发胸痛、胸闷,已半小时余。
远程心电-精准诊断
接诊的医生询问患者情况后,初步判断为心源性疼痛,立即安排为患者做心电图,并联系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进行远程诊断,通过远程心电诊断平台,程海主任迅速判读心电图结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情况危急,立即通知社区医生启动胸痛就诊流程。这一及时的诊断,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远程联动-分秒必争
10点40分西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远程联动,进行院前干预救治。10点42分社区医生协助患者口服心梗一包药,建立心电监护、血糖监测,开通静脉通道,同时联系家属并向家属说明病情,在征求家属同意后,10点50分左右联系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转诊。
无缝衔接-快速转诊
11点10分左右,120救护车到达现场,社区医生向急救人员交接病情,说明初步诊断及已采取的抢救措施,并和120急救人员将患者紧急转至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部门联动-成功救治
医院自接到社区通知后,立即启动胸痛救治流程,开通胸痛绿色通道,实现“双绕”(绕行急诊科和CCU),11:30直接将接诊患者送入导管室。心血管介入团队迅速为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右冠近段血管100%闭塞。
情况危急,经与家属沟通,11:50医院团队紧急实施右冠动脉溶栓、血栓抽吸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显著缓解。
从心电图诊断到血管开通,全程仅用1小时,创造了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里的危急重症,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治疗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大举措为患者最终成功救治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一是医院社区上下联动。通过远程会诊、信息互通和双向转诊机制,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形成救治闭环,大幅缩短了急性心梗患者的“门球时间”(从入院到开通血管时间),显著提升了救治成功率。二是远程心电精准诊断。通过远程心电信息化平台,基层医院与三级医疗专家实现“零时差”连接,快速完成危急心电图的诊断,实现远程心电诊断与绿色通道的完美结合,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三是胸痛绿色通道优化。院内多部门协同,简化流程,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精准、高效救治模式,大幅缩短血管再通时间。
技术赋能,医疗资源下沉,让优质服务触手可及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焦德强院长表示,该患者的案例是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以技术创新守护生命的缩影。通过“上下联动+远程诊断+绿色通道”的模式,为胸痛患者构建一条“生命高速路”,为后续开展的基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也让更多基层患者享受到“家门口省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为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持续保驾护航。